past week 2024_04_17

过去一周(2024-04-17)

又是一周过去了,这次总归是在新家安顿了下来。除了搬家,周一还做出了一件对我的一生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我放弃了国内转博,决定尝试申请国外的博士。

这显然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对于这个决定,我身边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年长且长居体制内的人认为这个决定过于冒险,因为它“偏移”了他们脑中预先设定的人生道路和关键节点,比如“28岁结婚”和“30岁生孩子”之类的,嗯,确实大部分年长的体制内人士最不能容忍的是与众不同和不确定性,并且出国读书相比国内转博确实会带来若干年的时间成本和极大的不确定性。另一些我同龄的朋友和同学则十分赞成这个决定,这些人大部分是硕士生或者博士生在读,算是最接近国内研究生日常生活的一批人,给出的理由有很多,有认为国内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有认为出国有助于提升自身视野的,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是在和一位在T大读博的高中同学Z吃饭时获得的,饭桌上Z干脆地说了:国内很难做“真正的科研”。

emmm,那么我到底想要什么呢?借用宫崎骏最新的电影名字吧,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过去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一直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经过思考和日复一日的工作,应该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阐述我的答案之前,这里先谈谈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吧~算是我最近的一点胡思乱想。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一些东西,科学家们追求title和地位,打工人们追求金钱,恋人们追求爱情,学生们追求分数。那么,为什么人们要拼尽全力追求这些东西呢?有一些东西人们得到它就能获得快乐,比如在口干舌燥时的一瓢清泉,又或者玩具之于孩童。另一些东西,则是基于人们的常识和刻板印象:即获得这些东西有助于自己获得快乐,想象一下把金钱带给一个原始人,他应该不会对此感冒。

现在回到学术圈,什么是“真正的科研”呢?我想,一个以毕业或者发表论文为目标的工作显然很难成为真正的科研。真正杰出和优雅的工作是能让作者和读者从中直接获得成就感的,读完之后颇有一种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而无需借助在个人主页pub的部分增加的一两行才能感受到快乐。换言之,一个好的工作可以是“我想做一个机器人陪我踢足球”,而不是“我今年要从这个项目中水10篇A会”。感觉国内这种内卷激烈的氛围和趋向于应试教育的高等教育科研评价体系很难诞生真正兴趣驱动工作,这样看来各个大学的”水王“们能够大行其道好像也没什么意外的了hhh

这次出国的原始动力很简单,就是想看看什么环境能够做出“真正的科研”,团队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才能做出真正有影响力的成果。当然,开拓眼界、拓展圈子之类的目的也是一部分吧,我感觉出国这件事拖不得也值得付出多出的几年,这并不是说硕士生三年是浪费时间,相反我视其为成长的必要过程,如果没有这两年的经历和思考,我感觉我也会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随波逐流找个工作吧hhh

加油呀~最后用一句小诗做结尾吧

少年站在分岔路前

一条是狭窄的小路,充满迷雾荆棘

一条是康庄的大道,通向高物华堂

一些声音对他说

选择大路吧,这是“正确的选择”!

看看那些做出“正确”选择的人

哪一个不是衣冠楚楚,红光满面,前途光明!

什么?你说这不是你想要的?

别傻了,谁能看透你的内心,唯有财富和地位才真正吸引人!

只要有了这些,你就是“成功人士”,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对象!

只要有了这些,你将会衣食无忧,跃入更高的阶级!

但是,少年的内心深处想起一个声音,他问道

难道只有得到什么,才能判断人的价值?

难道人的内心就是如此廉价,便宜到不值一提?

不不不,想想你为何出发

内心光明,自会照亮迷糊

目标坚定,荆棘能奈我何?

少年下定了决心,走向了狭窄的小路

因为他知道,这是通往他内心桃花源的最近路径

本站访客数人次